如果一年後,我已不在世上

凝視死亡,就是凝視該怎麼活著 -- 清水研

· 心靈,生活,學習,人文科學,書評

「根據統計,癌症患者5個人之中就有1個得到憂鬱症,而1年內的自殺率更是一般人的24倍,這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認真思考死亡這個課題。」

在博客來上搜索下一本要讀的書的時候,這本書的書名映入我眼簾。「如果沒有明天,今天的你又為了什麼而活?」想起過去一年到今年三月我的確經歷一些跟書名一樣戲劇化的事情,也曾經擔心過自己可能不久會面對死亡的心情,就加入購物車了。

去年的4月12日我在中國醫的手術房,進行子宮頸錐狀切片手術。因為當年度例行子宮頸抹片異常複診,又在複診時割除一顆子宮頸息肉,化驗結果,診所醫生凝重地說:「clear cell... 你得趕快轉診去大醫院。」看報告的前一晚我翻來覆去睡不著,複診回來後 Google 以後發現是一種罕見的婦科癌細胞,可以說是預後最差的細胞型態之一,通常出現在中年婦女卵巢癌,東亞人種發生機率高於白種人和黑人,但也僅佔所有婦癌的不到30%,目前醫界對這種細胞所知不多,只知道和子宮內膜異位有關。嗯... 結果我很稀奇的出現在子宮頸和子宮內膜交界的息肉,而且我才30歲出頭!

在娘家的協助下,我回中國醫追蹤一年結果,照了MRI、正子攝影、兩次子宮內取樣手術,都並未在身體內找到其他的癌細胞,每次複診結果婦科的葉主任總是溫柔地跟我說:「恭喜你! 檢查結果正常。」話鋒一轉「但是還是勸你盡快生育然後拿掉子宮,不然我真的會怕。」息肉的二次切片細胞學染色檢驗並沒有推翻台北病理中心的病理報告,依然為 clear cell,幸運的是可能只侷限在息肉,子宮腔和頸管各項檢查都未發現異常,最後我獲得了癌症分期診斷:子宮頸腺癌 1A

事後我常常笑著跟家人說:我是我們家最早拿到重大傷病卡的耶! 以後大家多讓讓我吧! 如同本書作者清水醫生所言「只要意識到人生的終點,明天就會有所改變」 我重新思考了人生以後,說來慚愧,我還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人生,我曾經以為憑著四大學士學歷+直攻美國名校博班,人生應該一帆風順,直到在職場上載浮載沉兩年多以後,面對癌症的不確定性狠狠打醒我,現在很好不代表3年5年後我可以一樣幸運,也許還是跟現在一樣吃飽飽每週運動5小時開心過活,也可能是在醫院血液腫瘤科正因為化療而心力交瘁,如果未來的我,要面對生命可能提前結束的狀況下,我要怎麼過我剩下的人生?  所以我毅然決然在今年三月辭掉工作,想花一段時間自我探索。

清水研醫生的這本「如果一年後,我已不在世上」稱不上是巨作,甚至收到時厚度比我預期的還要薄很多,但是卻是他集結幾十年來在癌症中心與病患及病患家屬進行心理治療以後的領悟。人生是一趟單向的旅程,無人可以避免死亡。他見過的3500位患者,最後不幸死亡的人在臨終前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沒有隨心而活,沒有誠實面對內心的「want」,而是follow世俗的「must」壓抑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書中患者多半在意世俗的觀感,認為自己「must」做一位手術高超的外科醫生才能光宗耀祖、認為自己「must」自行解決生活中的困擾不帶給家人麻煩,因為長期壓抑自己真正的心情,忽視自己也需要家人的肯定和關愛,在作者層層抽絲剝繭、循循善誘後,終於願意面對自己的內心,獲得心靈上的自由,也能好好的跟家人說自己罹病的事實,還有「謝謝、對不起、再見」。悲傷地放聲大哭,也是一種宣洩情感的方式,覺察自己的悲傷,才有力量面對和克服。無論最後患者是離世還是痊癒回歸社會,罹癌的心理和生理治療的過程,都能夠幫助他們好好正視自己人際關係和內心的渴望,自此宛若新生。

清水醫生說癌症中心的醫生認為患者家屬是第二位患者,重要的人罹癌後,家人的人生也會受到影響,因為要所愛之人可能會離世事件難以接受的事實。所以病患和醫生也需要照顧到患者家屬的心情。醫病關係一直是台灣醫療較弱的領域,跟美日相比我認為台灣的醫療人員的醫術和技巧甚至更為優秀,但是在醫病關係的處理上還有進步空間,歸因於台灣醫療人手不足且長期忽視家屬的心理需求,導致不時看見家屬在醫院將情緒發洩在醫護人員身上,在未來長照需求攀升的台灣社會,或許也需要「心理腫瘤醫師」(參見注) 了。我的親身經歷是在中國醫也宣布確診後,反而心情很輕鬆平靜,還覺得自己算幸運才1A,但是爸爸比我還激動,一直問家屬可以做什麼嗎? 現在最好的療法是什麼? 成因是什麼? 怎麼避免? (我還有一個妹妹,所以爸爸很緊張) 每次都想跟進診間都被護理師阻止,甚至我必須反過來安慰他不要想的那麼負面。自己還沒為人父母,不是很清楚父母親對子女的愛可以到多深刻,我很感謝父親對我這次罹病和大學出車禍摔斷手時物理和心理上的支持,雖然至今我跟他對於人生、職場、投資上面的見解天差地遠,每次講到後來都是激烈爭吵、不歡而散,但是隨著人生體驗和經驗越來越多,我越能忍受他的固執,也會和他主動討論病情和近期生活狀況、鼓勵他出遊放鬆心情。

年輕罹癌是不幸中之大幸,提前強迫自己面對死亡的議題,就會花更多時間探索自己、規劃剩餘的人生。就是因為沒有人知道自己會在何時迎接人生終點,所以才會把活著的一瞬間當成無可取代的寶物好好珍惜。清水醫生說他癌症中心的同事常笑著說:罹癌死亡是不錯的死法呢! 是啊,二選一的話我也選擇罹癌而不是意外死亡,去年普悠瑪事件的人間煉獄,連好好說再見的機會都沒有,相較之下提前知道自己生命的終點,是很幸運的。有人因為人生的不幸而自怨自艾,也有人借力使力導向更舒心的生活,你選擇哪一個呢?

本書書寫結構較為鬆散,我想清水醫師要從3000多名患者這麼龐大的資料庫提取故事,並結構化的撰寫是很困難的。本書不是坊間教課書或是工具書,沒有方法、實踐步驟及成效評估一步一步教讀者如何從罹癌的痛苦中解放。作為一名患者我是很輕鬆的閱讀本書,與自己的經驗相結合,再反思自己剩下的人生想怎麼過。最後,願天下的癌症患者及家屬能夠誠實面對自己心靈上的需求,活出專屬自己的人生。

注:心理腫瘤醫師 Psycho-Oncology 探討橫跨癌症病人的生理、心理、社會及靈性層面的議題,主要針對癌症造成病人及其家屬和醫療人員各階段的生心理反應,同時也探討社會行為因子對於癌症治療和預後的影響。

broken image

ISBN:9789865596033

書名:如果一年後,我已不在世上

原文書名:もしも一年後、この世にいないとしたら。

作者:清水研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年4月